万博体育3.0手机版

上港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促就业

时间:2024-01-23 16:04:25 来源:上港乡 作者:上港乡

  上港乡位于县城西边,美丽的白河西岸。东与县城隔白河相望,南与新甸铺镇接壤,西临邓州市,北接王集镇。全乡面积61平方千米,10600户,44900人,辖16个行政村,168个村民小组,49000亩耕地。

  中央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作为“小而美”项目的以工代赈项目,2023年落户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主要建设内容为新修2.634公里水泥路,践行了上级项目精神。

  一、精准谋划实施。一是征求群众需求意见。该乡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先有产业后有项目”的原则,在谋划项目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提出项目支持产业,研究建设具体内容,讨论施工组织方式等,充分发挥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二是征求专家审查意见。实行项目审查制度,邀请相关专家,通过“实地走访+审查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对申报项目可行性、必要性、效益分析等进行全面审查论证,筛选出符合该乡以工代赈的项目。三是公开进行招投标。严格按照项目统一计划报备、统一上会审批、统一监管标准、统一信息平台要求,加强招采各流程扎口管理。严格落实各项招投标管理规定,规范招标程序,确保招投标全过程公正、公平、公开。

  二、高质量推进项目施工。一是多人工少机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该乡按照“能用人工的尽量不使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队伍”的基本原则,优先使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收入户、突发事件困住户、因疫情灾情未能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并对弱劳力和半劳力的特殊群体,设立特殊岗位,充分体现以工代赈项目的“赈济”作用。已建成道路2.634公里,务工群众89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24人,拨付资金125万,其中劳务报酬25万元。二是做好岗前培训。有效结合当地群众务工意愿与项目用工需求,采取“以工代训”的方式,采取“面对面”“手把手”现场实操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技能培训及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有力提升当地群众技能水平。三是项目质量共评。项目验收时组织当地群众共同评议,监管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座谈访谈,面对面交流,把群众对项目带动就业效果好、群众务工实、务工报酬发放足、项目效益发挥高的评价纳入项目验收的重要内容。

  三、严格程序劳务报酬发放。一是提前公示,阳光运作。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应发的劳务报酬总金额、特殊岗位名单、用工需求、务工人员名单、务工报酬标准,以及施工中和完工后劳务情况、报酬发放金额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提高群众知晓度,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劳务报酬发放廉洁、透明。二是逐级上报,认真核查。在项目实施中和完工后,由村统计核实务工人员和应获取的劳务报酬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提出发放劳务报酬申请并附相关佐证材料报乡政府,由乡政府项目管理负责人复核无误后签字,送上级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转账到务工群众银行账户中。三是层层监督,确保落实。该乡不定期抽查劳务报酬发放情况,通过核对银行转账记录、入户走访、电话核查等方式对务工群众劳务报酬发放情况进行全覆盖核实,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四、完善机制确保项目发挥效益。一是完善项目资料。严格按照上级以工代赈模板要求,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合同,要求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计划和工程设计标准组织项目实施,不擅自调整和变更计划。在项目完成后,安排专人负责建档立卷,要求责任领导跟相关口线进行签字验收,等待上级部门验收。二是抓实建后管护。按照“乡镇主管、村级负责”的责任制,项目建成后及时开展资产确权并报发改部门确认后移交给村集体组织管理,设立项目管护公益性岗位,确保项目管护不缺位、赈济作用持续发挥。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管理考核打分制的形式,明确道路维护人员的工作任务,每个月道路维护不低于20天以上,确保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应承担的项目后续管护任务。